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徐志摩海外生活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徐志摩海外生活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徐志摩的信?
  2. 为什么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之亚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诗人?
  3. 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怎么样,后来改嫁了吗?

徐志摩的信?

《徐志摩的信》收集了徐志摩写给父母、亲友、及国外友人的信,近四百封。特别是给陆小曼的信,写得缠绵悱恻,跌宕起伏;令人执看泪眼,人间真情尽在笔尖下倾泻。《志摩的信》是一代诗人的情感记录,给人以心灵的震撼。

人世沧桑,在字里行文间穿过;情感风云,在眼角眉梢中迸发

为什么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之亚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诗人?

这是著名作家矛盾对他的评价。

布尔乔亚,英语“bourgeoisie”来自法语,源于意大利语的“borghesia”,而后者又是源于从希腊语“pyrgos”演化而来的“borgo”,意思是村庄。因此“borghese”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。在这里指的是资产阶级。因为资产阶级提倡个性解放,自由和理想,留学归来的徐志摩接受了国外的新思想,在生活中在诗作中,都在极力追求这中超乎现实的罗曼提克。

徐志摩大胆追求个性自由。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生活中。1915年,他娶了张幼仪,1921年,认识了林徽因,1922年,向张幼仪提出离婚,这在当时绝对是惊天动地的一件事。这也体现了徐志摩追求理想生活的态度。

这种对自由对爱对美的狂热的追求,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:

《我有一个恋爱》

我有一个恋爱──我爱天上的明星;

我爱它们的晶莹: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。

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,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,

在海上,在风雨后的山顶──永远有一颗,万颗的明星!

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,

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,

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──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!

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,像一堆破碎的水晶,

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──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。

人生的冰激与柔情,我也曾尝味,我也曾容忍;

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,引起我心伤,逼迫我泪零。

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,献爱与一天的明星:

任凭人生是幻是真,地球存在或是消泯──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!

这是徐志摩非常有名的一首诗,诗中表现了他的浪漫的爱和单纯的信仰。而这,也正是布尔乔亚诗人的明显特点。徐志摩之后,再也没有如此浪漫的诗人,再也没有为了爱为了美,奋不顾身如飞蛾扑火的诗人。

1922年,诗人认识了陆小曼,又开始了疯狂追求。当时陆小曼已经是有夫之妇。当时陆小曼是北京城的一道风景,两个人不顾世俗压力在1926年结婚。徐志摩的爱情观和他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行为,也深刻阐释了他骨子里的布尔乔***结。

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怎么样,后来改嫁了吗?

说起徐志摩,人们会想到的林徽因,会想到陆小曼,唯独记不起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。或许在人们的眼里,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突破封建时代枷锁的新型女性,唯独张幼仪,只是一位听从旧言论,不懂新思想的封建女性。

因此,当徐志摩要和张幼仪离婚的时候,他的这种抛弃发妻的行为,反而让他成为了冲破封建枷锁的新青年代表。可是又有几人知道,徐志摩和他的前妻离婚时,他们的孩子才刚刚出生。这个出生在男尊女卑时代,最后被丈夫抛弃的张幼仪,后来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?

张幼仪

张幼仪原本是出生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,正是因为出生于这样的家庭,她自幼在旧式士大夫的教育模式下长大。她三岁的时候,母亲就要按照以前的风俗给她缠足。

不过***的是,由于那个时候的她忍受不了缠足的疼痛尖声哭叫。张幼仪的二哥十分疼爱这个小妹,便告诉母亲,当下社会已经不强求女子缠足了,以后小妹嫁不出去他愿意照顾幼仪一辈子,张幼仪这才逃过了一劫。

张幼仪与徐志摩

不过,她的父母依然坚定的认为: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所以,一直没有送张幼仪去学堂念书,也因此,她自幼羡慕两个哥哥可以读书成才。正巧在她12岁这一年,她在报纸上看到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招生的启示,她极力央求父母,张幼仪这才有机会获得女子可以去学校念书的宝贵机会。

正是因为她的坚持,这才为她接下来改写命运打下了一定基础。只可惜,张幼仪还没有拿到这个学校的毕业证书,就因为早婚的原因而被迫退学。

***剧中的张幼仪

当时,张幼仪的四哥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在邮政部工作,此后,四哥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,深得父母兄弟姐妹的信赖,父母甚至将家中女儿的婚事都交给张幼仪四哥做主。

当他前往浙江担任都督秘书一职时,恰巧读到了徐志摩所做的一篇文章,他被徐志摩的才气所打动,打算将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嫁给徐志摩。他回到家中与父亲商议后你给徐家写了信,很快,他们就得到了徐志摩父亲的回信,两家家长一拍即合,定下了这门亲事。

***剧中的张幼仪

张幼仪一直对他的哥哥信赖有加,她天真相信哥哥为自己挑选的丈夫,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。再加上家庭传统教育的熏陶,天真的张幼仪认为:只要自己在徐家孝敬公婆、勤俭持家、恪守妇道,必然会收获一份美好爱情。

然而,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徐志摩,对包办婚姻有着近乎本能的反对,但是,虽然他并不中意张幼仪,但是,他却不敢违背家中父母之命,硬着头皮接受了这段婚姻。

然而,由于这种情绪,婚后,他将张幼仪称之为“土包子”,只潦草地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义务,完成父母寄托在他身上传宗接代的任务,便去到国外读书,夫妻二人长期分居,感情越来越淡薄。徐家父母为了拴住儿子的心,便将张幼仪送到了英国。

***剧中的张幼仪

去到英国不久之后,张幼仪就发现自己怀有身孕,可是,徐志摩每日对她依然冷淡、厌恶,甚至让她去打胎。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异乡,听到徐志摩口中无情的话,她对眼前的男人产生了无比的绝望,甚至都有了寻死的念头。

直到她给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写了一封信,张幼仪的人生才开始发生转变。因为在她决定离开英国之前,她发誓自己要成为一个自尊自强、可以独立自主的新女性。去到德国仅有一周,她就生下了儿子彼得。

当时,徐志摩不仅没有来探望,反而拜托友人送来了离婚通知书。由于民国时期,男女双方离婚要通过父母同意,张幼仪本想回国以后告知父母再签字,可是这时候,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却已经等不及了。最后,他毫不犹豫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,丝毫没有顾及这个刚好为他生下儿子的结发妻子,开始了自己所谓新人生。

张幼仪老年

离婚之后的张幼仪,一边在德国接受幼儿教师培训,一边独自一人抚养着自己的儿子彼得。然而,屋漏偏逢连夜雨,她唯一的依靠——儿子彼得在三岁的时候却因病去世。

为了逃离这个伤心之地,她回国去到了上海,1924年,张幼仪在上海滩创立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,成为了第一位银行女性副总裁,并创办了一家女子服装店,每天忙碌于工作。

1949年4月,张幼仪从上海移居香港,她在那里结识了一位姓苏的医生,他们二人在1953年举办了婚礼,携手走过了宁静而幸福的最后20年。或许连徐志摩都没曾想到,他曾经眼中的土包子,竟然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女性。

说到张幼仪,大家总会想到他的前任丈夫徐志摩。徐志摩是何许人也?此人可是我国大名鼎鼎的才子诗人。他有才也有貌,身边的桃花自然不少。关于他的桃花新闻当然不少,其中他与民国四大美女之二林徽因、陆小曼的纠葛最让人感兴趣。其实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徐志摩,为何呢?因为他在对待前妻张幼仪这件事上,委实是个渣男。当然我们不可否认,他们二人的爱情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。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结合,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,只是父母之言,媒妁之名!

㈠1915年,15岁的张幼仪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

张幼仪从小就接受了女子教育,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。只是可惜,她还在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,在家人的安排下,匆匆地嫁给了徐志摩。对于这桩婚姻,徐志摩的态度是冷漠而又无情的。徐志摩是不喜欢那位女子的,在他看来,她一身土气,长的又不好看。于是婚后,他并未选择与张幼仪蜜里调油,而是选择继续去上海求学。1917年,徐志摩甚至有了机会去北京大学深造。1918年,张幼仪的肚子真争气,为徐家生摘下了一个大胖小子。

㈡徐志摩恋上佳人林徽因,渣男气质显露无疑

大胖小子的出现,并未挽回徐志摩的心。他仍然选择继续求学。1920年,他认识了还是少女阶段的林徽因。林徽因是谁?她可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,她是众多才子的女神。这样一位佳人出现在了眼前,徐志摩当然心动了。只是可惜,有婚姻羁绊,他不敢付出明显的实际行动。后来他迫于无奈将张幼仪母子接到伦敦与其共同生活。张幼仪母子夹在他与林徽因中间,让他不胜其烦,于是不久就提出了离婚。要知道那个时候,张幼仪还怀着孕呢,他渣男本性暴露无遗了。

㈢年过半百的张幼仪来了一段黄昏恋

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,她意志并不消沉,紧接着就化身为女强人,打拼事业去了。她做过大学教授,也做过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。这个女子真的很坚强,她对于自己前夫抛妻弃子的行为表面上显得很淡然,未向寻常女子那般寻死觅活。所幸命运还是眷顾她的,在她年过半百的年龄,丘比特给她来了一段黄昏恋。这位男子是她的邻居,叫苏纪之。张幼仪的人生履历告诉我们,女子也可以打拼事业,只要自己足够优秀,桃花总会找上门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徐志摩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徐志摩海外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